研究中心簡介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簡介
研究宗旨
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Thought,簡稱 CSCT)研究探討基督教(Christianity)思想,為基督教研究(Christianity Studies)的核心部份,然而比較偏重宗教改革以來的基督教傳統(Protestant tradition),尤其是宗教改革神學(Reformation theology)當中的改革宗神學(Reformed theology)。
改革宗神學起源於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的神學思想,主要形成於瑞士日內瓦的宗教改革,以根據上帝的話持續改革而得名。就加爾文神學思想本身而言,由於其眼界寬廣與立論平衡,不但可以作為研習神學的典範,而且從整個基督教思想史來看,改革宗神學傳統產生的神學家不論就質或量而言都是最優秀而豐富,例如德語系 19世紀的神學大師士來馬赫( F. D. E. Schleiermacher,1768-1834),20世紀的神學大師巴特(Karl Barth,1886-1968)連同其對手布倫納(Emil Brunner,1889-1966),乃至當今舉世知名神學家莫特曼(Juergen Moltmann,1926-),又如美國獨立戰爭前最偉大的神學家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戰爭後的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與理查‧尼布爾(H. Richard Niebuhr,1894-1962),都出自改革宗神學傳統而為基督教神學思想研究所不能忽略。
本研究中心認為,當以「改革精神」聞名的改革宗神學形成了「改革宗傳統」時,其危機在於向前邁進的改革被轉化成緬懷過去的傳統,動態開創的改革被轉化成靜態守成的傳統,以致失去改革的精神與特質。因此,本研究中心所追求的神學,毋寧說是「繼續改革中的神學」(Theology on Being Reformed),簡稱「改革神學」,以加爾文思想為改革的範例,而非改革的唯一標準。
進而言之,任何一種思想的形成,固然孕育於其社會條件與時代背景,亦有思想本身的傳承發展與內在理路。相應於此,從歷史研究角度而言需要兩種方向,一種是思想史研究方向,另一種是社會史研究方向。當代歷史研究的顯學無疑是偏向社會史研究方向,然而比較周全的研究方向應當是社會史與思想史研究互相參照。以加爾文研究為例,思想史研究參照社會史研究提出對加爾文思想的解讀,有助於回復從真實生活出發的加爾文思想原貌,避免被教條化或聖人化的加爾文思想所造成的扭曲,進一步觀察 16世紀的宗教改革形成於思想與社會的改革運動當中,向前連接 15世紀的文藝復興,往後連接到 17與18世紀的啟蒙運動,從人文主義的覺醒,宗教良心的覺醒,理性思考的覺醒,孕育洛克的人權思想而開啟了現代社會的民主法治。
本研究中心以「基督教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重視三方面的研究方向:
第一,注重思想史研究所探討的思想維度,基於基督教思想的豐富面貌,主張以神學、哲學、倫理學、歷史、文學角度研究探討基督教思想核心主張與週邊看法、實質內涵與文化形式、主流價值與相關觀點,以及基督教思想在歷世歷代不同處境當中的多樣性表現與長久不變的中心精神。
第二,由於基督教思想形成於具體歷史處境當中,我們也重視社會史研究所探討的社會維度,強調任何思想所發生的社會條件與時代背景以及思想本身對社會所造成的具體影響,亦即思想本身的特殊性與主體性與其社會條件以及時代背景的密切互動。
第三,任何思想研究若不停留在考古的層次,就不能忽略當今處境,因此還要重視處境維度,強調基督教思想研究是出自處境當中、承受處境的影響、與處境對話而且應用在處境當中。一切處境同時兼有社會處境以及思想處境,因此處境維度同時涵蓋了處境本身的思想維度與社會維度。我們所面對的主要文化處境,就歷史傳承而言已經超過三千年,其中絕大部分處於充斥法統權威的封建時代,卻從 20世紀起迅速進入劇烈的現代化過程而轉向自我中心,然而西方的後現代去中心化思潮又已以千軍萬馬之勢而來,呈現混雜與錯亂的面貌。
總之,本研究中心所探討的基督教思想,是座落於社會維度的思想表現,也是根源於思想維度的社會發展,而且在研究過程當中意識到身處時空處境當中,對於處境的影響與限制有所自知,持續地與處境對話,追求把研究成果應用於處境當中。
我們深知基督教思想的浩瀚無垠如同大海,我們所有的努力不但無法窮其盡,反倒益發突顯自己的渺小,只期盼在我們的時代裡參與貢獻一瓢水。
研究事工:
協調整合研究方向與研究資源
建立學術合作聯繫
主辦學術研討會議
推動研究計劃
出版學術刊物
馬偕研究學員學術交流計劃
研究中心主任: 蔡慈倫老師(代理)
傳真:02-2881-5934
E-mail:csct@taithe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