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回神學院
 
回神學院 回神學院

林登詳老師見證分享

進新,進深

◎林登詳

面對新的季節,進新也要進深。進入更深的信靠與仰望,特別是在武漢肺炎肆虐、人心有點惶惶的開年,以及之後的漫漫時光,進入更深的學習。

「學」失求諸野
附近有家髮型設計店,老闆手藝好,更是談吐不俗。也許他並沒有大學畢業,然而他藉著幫我修剪頭髮,介紹了三本關於「世界貿易大戰」或「世界貨幣大戰」的書,為了掌握全貌,作者分別來自美國共和黨、民主黨、大陸的參議員或學者。

我很佩服他,不是因為他前不久看準黃金將大漲,賺進新台幣三萬多元,而是他認真的精神。他向客人學習,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專業,每當他剪髮速度漸慢,並不是讓自己休息,而是仔細聆聽。他的手藝超群、收費合理,一天之內有幾十個頭任他梳理,他也把別人腦袋的精華,吸進自己的腦袋裡。

有時候我覺得在他面前,有些議題,自己簡直無知。及至他當天讓我看三本書的封面,我更能領受一千年前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先賢說,禮失而求諸野,或者,「學」失也要求諸野。

講道進深  牧者互相切磋
神學研究常提到「進深」,一般中文已不常用。「進深」在古籍多指屋宇的加深、加大及雕刻精進,衍伸到神學的進深,也有類似意思。

過年前到台神參加「講道學生活營」,一位牧師擔任過長老教會總會的議長,有些牧師是主任牧師,而牧會十幾年,甚至廿多年的也不少,但他們懷著「進深」的精神,赤裸裸呈現自己的講道風格與內涵,任由同學及老師嚴格批判。他們對神的忠心,表現在講道的進深,希望透過密集的互相學習,更能忠實、精緻傳達神的慈愛與福音。

兩位老師,一位是台神現任的院長,出版過《當代基督教講道學》;一位是新加坡浸信會前院長,寫過好幾本講道學的書籍。那幾天,除了拼命汲取老師的豐厚學術涵養外,也默默觀察老師的互動。

本來在同學講道時,只要有一位老師在場、給予回應即可,但兩位老師始終未離場,「定」在椅子上仔細聽取每位同學廿分鐘的講道,提出剴切批評、建議與回應。當一位老師講評時,另一位也專注聆聽,之後做進一步的補充。

我坐在後排,看到老師之間的互相尊重、妥為配搭,覺得他們的背影好動容。所謂的文人相輕、兩位神學家有三種以上意見的刻板印象,突然很不真切。

互重,因而動容。

習於定靜  安於平安
新的一季,也要進入更深的專心致志。大兒子高中、大學都念「會讀書、也會玩」的學校,社團活動特別多,但當他靜下來讀書,他聽不到我在他耳邊說的話。友人工作時,也有相同的意志與專注。我很羨慕他們的定與靜。

安於平安,也是進深的項目。通常在平安時,會「想坑想縫」(台語),許多怪念頭一一浮現,躁動的心如脫韁野馬,很容易馬失前蹄。不像患難時,時刻專注在如何安度患難,反而思慮更單純,有如慢慢爬的蝸牛,一心只想抓住小樹幹或細蔓藤,攀緣而上、無暇顧及其他。

習於定靜、安於平安,也許進深的項目更應包括對於離、合;行、止;悲、喜;聚、散的承受。2019年艱難接踵,讓我有此長嘆。

或者還要加上安於孤獨與寂寞。把煙火璀璨、燈火繁華、群聚嘻哈、熱鬧喧騰,都拋到垃圾桶裡。

而大部分的進深,我尚且還在淺灘階段,望著深洋,兀自浩歎。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57711#ixzz6Fo1I6tWS

瀏覽數: